该做的事还得做,不能找理由哦
最近一周都没什么心情,就打算周末的时候去外面转一圈,换个心情,也换个环境好好思考一下最近阻塞自己,让自己一直没法好好睡觉的原因是什么。
原本是租了一辆车打算自驾去连云港转转。但是因为上一周整周都是一整晚的睡不着觉,实在害怕自己半路车开着开着人没了。正好碰上苏州上海的地铁通了,就趁自己还在嘉定住,坐地铁去苏州转一圈看看。
这才有了在咖啡馆里一口气看完这一本书的事情。但也是看完了这一本书,让内心获得了一丝宁静
(但是这个故事本身还是挺老套的,更像是讲了主人公的日常故事,可能很多人会并不吃这一套)
一开始看到贵子因为职场 PUA 而辞职然后在书店里每天都在睡觉的日子,像极了我现在在 Volvo 里面的状态。因为在前司努力付出了和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最后的结果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每次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还会被老板 PUA。最难过的因为这个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这个老板在当初我入职的时候也被我认定为是我在互联网行业的领路人。(最早的时候很庆幸可以有一家还不错的初创公司愿意接受一个只学了 3 个月 Java 的后端工程师,后来也是给了很多的锻炼机会)时至今日,虽然当初在离开公司的最后一段时间每天都在疯狂的抱怨公司的管理层种种管理不给力,智障决策,但是依旧不妨碍我认为里面的很多精神值得我去保持和学习:在一个产品部门保持和坚守一个产品的产品思维和大家同事之间对于文档和信息的同步、共享的精神(这几点是我在 Volvo 没有丝毫感受到的,可能是因为我本身岗位特殊的原因)
现在的我离开了当初的互联网环境,跳到了一个外资的车企,加上因为是一个新兴部门。不管是业务需求还是公司的底层支持都特别的差,因此每天都处在完全没有任何事情,但是自己又需要不停给自己制造需求的背景。
加上又搬到了郊区,为了可以更加方便的上班。因此每天下班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是做饭,第二件事就是吃完了会去睡一会,然后在 8,9 点的时候起来继续做一些自己的事情。
每天都是浑浑噩噩的,没有任何的思考和灵魂。像极了几年前本科刚毕业的时候在无锡英飞凌做一个厂仔的时候。
相比之下,贵子就会幸运的多。她在旧书店里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在街道上遇到和结识了好些朋友。有每天无所事事像极了上海收租大爷的三郎,在咖啡厅里打工的大小姐,咖啡厅后厨的自闭儿童(最早看到咖啡店名字叫 《思波尔》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名字我可能会拿来做我下一只猫的名字,如果我还会有一只猫的话)。
当然其中最让人心疼的还是那个桃子舅妈。
我一直觉得我和桃子舅妈的心情很像。我也是一个在大家面前都会嘻嘻哈哈,但是自己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会很想要逃离这一切。某种程度是不希望自己现在的坏情绪和一些负面的情况影响到别人(比如前段时间离职找工作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不应该去和任何一个人去建立恋爱的联系,因为这样给别人带来的更多的是一个负担,而不是幸福的助力)
曾经我也面临过不是癌症,但是也令人绝望的场景。每一次我都和桃子舅妈一样,选择了不辞而别。
但是每一次回到曾经逃离的地方,都会有原文中一样的感慨
凝神看时,极远处东京的街道小如豆粒。虽然知道明天自己仍将在豆粒中生活,此时此地却完全没有真实感,甚至还有种感觉,干脆就在这里生活下去也不错。
与之相对的并不是因为我忘记或者放下了那些曾经让我像疯狂逃离的事情。而是因为开始有了对抗当初那些认为没法克服的困难的力量,而且还是能更好的面对和掌控自己的内心。几年之后,站在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重新的会看那时候的事情,想象那时候的自己。
很幸运,至今每次我去回看,我都很明确的知道,即使我知道做了这个决定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但是我依旧会去做出一模一样的选择,没有后悔过我做出的每一个选择。因为也正是这每一个选择,才造就了现在的我,我才会有现在的这样的心境,思考和思想,最多是我不会做的像原来那么的上头,更加的克制一点。
所以,如果后来真的还是会碰到以前那样令人绝望的问题,我会怎么办。还是会逃跑吗?
我想我的第一反应肯定还是会跑的。但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个人社会角色改变。每次的逃跑不再变的那么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因为身上承担了更重的责任,不能逃避的问题也变的越来越多了。
所以现在的我也不知道真正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会如何选择。但我希望在真的遇到困难之前,
- 我可以尽量的做好准备;
- 我可以找到一个我可以依赖的人
- 那个人也可以承担我不安的心情
这一切都会很渺茫,因此如果真的遇到了这个时刻,大家一起大难临头各自飞。我想,我应该也不会介意吧,毕竟每个人做事都要顺人性而为,这样子人才能活得比较轻松,比较的简单吧。
说回来,在看到第二部桃子舅妈离世之后,在翻原来的账本的时候找到了那一张遗书。那一刻我真的哭了。
在好多的时刻,在我不知道多少页的日记里我都记录了很多的类似遗愿的内容,可是每一次写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
我知道自己的出生给很多人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我的离去也注定会给我最亲近的人带来无法磨灭的伤痛。就像我曾经本科的时候听说我小时候的一个发小因为抑郁症选择跳楼自杀最终没能救回来之后,深深的意识到一个人的存在,其实并不完全是为了自我的存在。更多是因为处在这个社会之中,不希望自己得到了解脱之后,反而给更多的人带来悲伤。
像极了一个悲伤的守恒定律,你的悲伤不会随着你的消失而消失。它会转移并且在你最亲近的人身上,发芽,开花,结出悲伤的果。也可能这个果子会导致另一个悲剧。这个观念在我自己经历了一次事故之后更为深刻。
因此我想
我以后的遗书如果还会有的话,应该内容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我希望大家在看我最后的文字的时候,可以是开心的,生活还是要照常的继续过。大家的生活并不会因为我的消失而停滞不前。应该因为少了我这个麻烦而更加的轻松才是。
我也希望我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更多的是爱和笑,而不是悲和伤。
该做的事情还是要继续做,不能因为我而找理由不做了哦
碎碎念了好久,祝好,大家晚安